医疗行业
-
集采药品结余留用政策的逻辑、目的和实施障碍
“结余留用”一直都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核心逻辑,意在在预付制的前提下建立激励和风险分担机制,调动医疗机构和医生主动参与改革的积极性。2020 年6 月,国家医疗保障局、财政部发布《关于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的指导意见》,明确各统筹地区要落实医疗机构结余留用政策,并做好与医保支付标准、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政策间的衔接,做好与医疗服务价格调整、财政补助工作之间的衔接。
-
药品集采模式趋于常态化,将推进医药企业信用评价制度
经过第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试点和扩围工作,国家集采常态化制度逐渐成熟明朗。有关部门在总结了前期工作的经验和问题后,进一步完善了第二批集采政策及规则。深入分析优化后的第二批集采规则要点,对于更好地预测后续常态化的集采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深圳药品GPO现状及其对公立医院采购费用和结构的影响
通过对施行药品集团采购(group purchasing organization,GPO)前后深圳全市及样本公立医院药品采购平台、数量、金额、品种和费用的分析,探讨深圳市GPO 及其对公立医院药品结构和费用的影响。结果表明,GPO 稳步推进,且对医院药品品种结构影响不大;控费作用显著,医院药品费用和门诊、住院费用降低;有利于降低药占比,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对综合医院的影响大于专科医院。
-
医药集采“以量换价”的经济学逻辑
基于经济学原理,对医保介入后的医药市场交易机制进行了分析,认为: 以量换价的集采必须获得供给方的配合,需要降低供给侧的成本,形成新的供应曲线,才能保证在低价格下足量的供应,从而实现以量换价的真正实现。
-
深圳GPO与美国GPO模式的核心要素对比分析
在详细介绍了美国集团采购组织模式的核心要素基础上,将深圳药品集团采购模式与其进行对比,并结合深圳药品集团采购模式遇到的挑战提出完善发展深圳药品集团采购模式的政策建议,包括:建立我国集中采购组织准入机制、加强产品遴选过程中多方参与、集团采购组织单一功能拓展为多元化增值服务以及建立基于大数据的集团采购组织多方沟通和监督管理机制。
-
药械网GPO集团采购管理系统
GPO集团采购管理系统通过在线管理将原来分散在各个医院的采购集中到集团统一采购,通过集中组织、集中数量、集中商家、集中监管,实现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
-
广州GPO平台推出集采融资服务解决药企资金周转困难
在医院欠款的情况下,药企财务负担增加,资金周转容易出现问题,备货不足便会成为普遍现象,最终导致公众用药少、用药难的状况出现。为此,广州市医保局、广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携手多家银行共同推出了广州药品集团采购融资服务。
-
上海市公立医院药品GPO采购模式研究
借鉴国际经验,从组织框架、采购范围、实施主体、采购机制、成本分摊等方面对上海市公立医院药品集团采购模式进行设计,并提出可能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实施影响,以期为我国公立医院开展药品集团采购工作提供基本思路。
-
三足鼎立: 广东省药品集采模式的评价与问题分析
为厘清广东省现行的药品集中采购模式,为完善药品采购政策提供参考, 通过文献研究、企业调研等方法,归纳总结广东省三个药品交易平台及各地市最新一轮药品采购政策。结果表明, 广东省三个药品交易平台在药品目录、限价规定、竞价分组、入围指标等方面存在差异; 在政府统一引导下,加快药品采购信息化建设,发挥交易平台之间的市场竞争效应,合理制定药品限价,完善药品质量评审体系。
-
药品带量集采覆盖全国,预计节约医保费用600亿元
为解决以往医药集采中出现的“招采分离、中标不采、量价脱离”等问题,我国政府自2018年开始推进“4+7带量采购”政策。虽然目前的集采试点仅有25个通用名品种,但产生的影响足够深远。如果25个品种按中选价采购,预计全国能腾出医保空间超过6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