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GPO采购模式降药价潜伏的药品短缺问题

2019年,中国医药行业以史无前例的力度推广GPO模式,在此形势下,医药企业正在面临大洗牌,带量采购正在倒逼企业进行转型和创新,而同时,若通过集采使药品价格跌到成本线以下不仅对于医保节约的最终目的毫无意义,更是有可能造成药品短缺。

2019年,中国医药行业以史无前例的力度推广GPO模式,从“4+7”到“4+X”,带量采购的威力直接呈现在“灵魂的砍价”上。这不仅是国家降药价、促民生的重要举措,更是药企被迫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强有力推手。此外,三明联盟、深圳GPO、广州GPO、上海GPO、广西GPO等多重采购模式的联合作用下,药品降价依旧是大方向。

在此形势下, “医药企业正在面临大洗牌,可能百分之七八十的企业都会死掉。”这是某投资机构的分析师做出的预测。虽然过于危言,但纵观2019年的中国医药行业,确实夹杂着混乱、焦虑、恐惧、迷茫……将不平静愈演愈烈。带量采购正在倒逼企业进行转型和创新,而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若通过集采使药品价格跌到成本线以下不仅对于医保节约的最终目的毫无意义,更是有可能造成药品短缺,进而可能产生群体性社会事件。

1月8日,海南省医药集中采购中心发布《关于公示部分药品撤网的通知(2020.01.08)》,有250个药申请撤销挂网。

通知显示,这些是2019年4月以来受理的药品撤网申请,公示期自2020年1月8日至2020年1月14日,公示期截止后将对无异议的药品进行撤网。

本次申请撤销挂网共250个药品,其中有171个药品是由于生产成本上涨、不能正常供货、生产线改造、生产线停止等原因导致停产,有28个药品是由于原料药涨价或短缺导致停产,有15个药品是由于中标价与成本倒挂导致停产。

原料药价格上涨

根据通知,盐酸川芎嗪注射液、板蓝根颗粒、扎来普隆、阿普唑仑、甲巯咪唑片、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维生素K1注射液等28个药品由于原料药价格上涨,导致产品无法保证供应。

这些原料药价格上涨的产品,都有着很明显的特征。例如板蓝根颗粒,是抗流感的中成药,尤其是流感季节需求量巨大;重酒石酸间羟胺注射液、维生素K1注射液是急抢救药,曾多次出现短缺;甲巯咪唑片是甲亢患者常用药,也是近年来经常出现短缺断货的廉价药……

丁香园旗下的Insight数据库显示,很多急救药的价格,在2013 年之前均保持比较稳定,在2013 年后才逐渐出现药物价格小幅上升。然而,到了2018 年,很多急救药的价格却开始飙升,涨幅基本在 10 倍以上甚至高达70 倍。

而对于中成药而言,近年来也由于部分中药材的价格上涨,国家对中药材质量把控趋严,导致生产成本上涨。

据相关药企人士透露,很多物美价廉的药品涨价或缺货,都是由于原料被人为控制,导致无原料厂家的生产成本大增。这是近两年医药行业的一个常见现象,像异烟肼、扑尔敏等药品的原料,价格已从一公斤2千元上涨到5万元。

中标价与成本倒挂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海南省主动撤销挂网的药品中,有15个是由于中标价与成本倒挂,导致无法继续生产供应。

众所周知,随着近年来的药品集采、带量采购、GPO等各种招采政策下,药品的价格被挤压得越来越低。有些厂家为了保住市场,不惜打价格战,扰乱了自身产品的价格体系,在药品价格全国联动的机制下,承受不了低价带来的压力。

也有一部分产品,是由于生产成本、原料成本等价格不断上涨,但是药品价格十几年未涨,或者还被持续往下压,一旦药品的中标价被压倒成本价格以下,该产品自然就无法在市场上立足。

虽然可能也有一些良性的治理因素,造成了价格上涨,比如环保治理、还有城镇化、还有治理以前的一些无序生产等等,造成一些成本上升,但这样的上升通常在20%、30%的范畴内,大家还能接受,国家也愿意给补贴,使得厂家基本上能够维持生产并取得合理利润。

实际上,对于药品的价格与成本的问题,国家早已重视。

近日,一则由国家医保局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征求《关于做好现阶段药品价格管理工作的通知》意见的函在业内流传,其中价格管控方面提到:

依托各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建设全国药品公共采购市场,统一编码、标准和功能规范,推进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政策联动,综合运用监测预警、函询约谈、成本调查、信用评价、信息披露等手段,逐步完善具体方式方法,建立健全药品价格常态化监管机制。

在供应保障方面,早在2017年6月,国家卫计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改革完善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的实施意见》就提出,建立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分级联动应对机制,实行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分类精准施策。

在大数据和信息化的时代下,药品价格和成本倒挂的情况将能够有效避免。我们期待,随着国家医改的推进,解决药品短缺问题的各项政策的逐步落实,短缺药品问题能够真正得到解决,药品的价格也能够日趋合理。

(13)
GPONews的头像GPONews网站管理
上一篇2020年1月1日 12:59
下一篇 2020年1月16日 01:5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