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降价保供:国家组织集采带来的药品短缺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

    依据全国医药信息网短缺数据库2019年1月-2021年12月前5批集采药品的短缺信息:国家集采落地后中选品规药品及中选企业药品短缺报告频次均明显增加,且以中选企业药品短缺报告为主。中选企业药品部分品种在集采落地短期内短缺情况明显,多为临床常用药品。集采药品短缺的发生受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的影响,短缺原因复杂多样,原料药短缺或垄断为主要因素。

    2023年4月29日
  • 我国药品及医用耗材集采政策实施情况(2018-2021年)与建议

    随着国家组织和省际跨区域联盟药品及耗材集采工作的常态化推进,纳入集采的药品品种和剂型日益符合我国医药市场需求;大部分中标药品的价格降幅超过了50%,且耗材降幅明显高于药品;药品中选企业以国内仿制药企业为主,国产耗材逐步成为了进口耗材的竞争和替代品。但目前仍存在各联盟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重复招标采购、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建设情况不明确、耗材招标采购规则和质量评价标准不统一、部分耗材国产化率低、药品及耗材生产企业创新水平和盈利能力低等问题。应鼓励地方集采工作,逐步建立”一品一策”的招标采购规则和质量评价标准;注重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建设,规范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工作;促进药品和耗材生产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向自主创新、高技术含量型企业转型,从而提高国产药品及耗材的市场竞争力。

    2022年5月4日
  • 电子资源订购决策评价:以中国科学院电子资源集团采购为例

    结合国内外电子资源订购决策评价理论与实践,以中国科学院集团订购电子资源工作为例,分析和设计电子资源订购决策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原则、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构建包含5个评价方面18项评价指标的决策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提出”需求优先、质量保障、成本优化、综合考虑”的评价结果运用原则以及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和分类比较的评价结果运用模式。

    2022年3月22日
  • 药品集团采购模式在国家组织集采常态化下的互补发展对策

    药品集团采购是目前国内区域药品集采的典型模式,与国家集采常态化运行的协同发展,对建立国家药品市场化采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国内药品集团采购模式的发展现状,从管理机制、价格策略、市场竞争、采购规则四个方面比较分析了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与药品集团采购的差异,重点围绕监管机制、服务功能、市场竞争与协同发展,讨论了国内药品集团采购的未来发展挑战,并给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研究成果能够为优化药品集团采购管理实践、促进药品带量集采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助力。

    2022年3月22日
  • 集采模式下的药品专利纠纷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在降低患者用药负担、提高基金使用效率方面成效显著,集采品种的专利纠纷问题可能影响药品供应与患者用药连续性,进而影响集采的制度效果。药品上市审评未与专利链接、集采缺少专利调查程序、上市后专利侵权救济机制不完善是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建议我国完善专利链接制度、在集采中嵌入专利调查程序并完善药品专利侵权救济机制,通过完善药品全生命周期专利侵权纠纷解决机制,为药品集采制度常态化提供更优的政策环境。

    2021年11月7日
  • 集团采购(GPO)模式及其国内外理论研究

    集团采购模式是B2B领域多个组织机构委托共同的集团采购组织(GPO)集中采购同类产品或服务而形成的合作采购模式。GPO是不同应用领域中各种集团采购服务提供者的统称,其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也存在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和理论空白。

    2021年8月24日
  • 带量采购背后的经济学原理解析

    药品和医用耗材的带量采购,对净化行业生态、提高百姓用药质量层次、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带量采购背后的经济学原理,有助于招采部门科学制定规则,有助于生产企业合理规划发展,也有助于医务人员理解其中意义,实现协同发展、多方共赢。这些经济学原理包括:交易成本经济学、拍卖设计、委托-代理理论、规模经济、团购效应等。

    2021年8月12日
  • 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模式对临床用药管理与患者的影响

    调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以下简称“‘4+7’试点”)的影响,提出政策建议,为进一步推行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的提供参考。用焦点组访谈法,对北京、上海、广州、西安和沈阳5 个试点城市的64 位医疗保险管理者、卫生行政管理者、医院管理者和医师代表进行访谈。用问卷调查法,就政策影响对5 个试点城市的509 位医师和498 位患者进行分层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医师对“4+7”试点的认可程度高,认为药品的临床效果达标,不良反应处于常态水平。患者给予中标药品正向反馈,对中标药品的接受度较高,试点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患者满意度较高。试点也存在医院为达成政策实施目标而限制医师的处方权,医师工作量加大但激励不足等问题。药品集中采购的积极影响明显,但要实现控制药品总费用、保障药品供应和“三医联动”的目标,还应平行推进相关配套改革措施,如加快医疗保险支付改革,依托药品临床综合评价以真实世界数据推动药品的遴选和合理使用,调整医药费用结构,促进公立医院绩效及薪酬制度改革,推进行业监管和医疗卫生服务精细化管理等。

    2021年2月17日
  • 全国各地非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模式比较

    比较分析我国各省市的药品集中采购方案及相关政策,探讨各地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模式的特点。围绕采购内容、采购规则等比较分析各地的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模式的特点,以及采购内容、采购环境、采购规则之间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目前的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模式可划分为药品集中采购组织(group purchasing organization, GPO)、非过评仿制药带量采购、专项药品带量采购、带量议价以及分类采购框架下的带量采购5种。我国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的特点是分品种、分批次,以政府主导为主,执行机构主要为医疗保障局。目前,各地的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仅覆盖了部分品种的药品,对非过评仿制药进行集中采购是未来的重要趋势,建立公平、科学的质量分组规则是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亟待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2021年2月17日
  • 药品集中采购模式的发展过程与改革建议

    我国的药品招标采购制度经历了统购统销、分散采购为主、集中采购初创和调整、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全面推行、”两标”(基本药物招标与非基本药物招标)合一与联合采购探索、国家药品招标采购试点等阶段。现阶段药品集中采购存在平台隶属关系多样、”两票制”政策下企业遴选可能涉嫌垄断、降价成为招标采购的最核心绩效指标、GPO采购探索涉嫌垄断经营等问题。本研究基于控费目标构建的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药品费用是效率、药品用量、价格的函数,价格高则费用高,效率低则费用高。未来药品招标采购的目标不应当单纯以控价为核心,而应当兼顾效率,使招标采购的作用回归到”以量换价”的本质功能。建议我国药品招标采购应建立采购方和支付方相对独立的统一平台,逐步规范集团化采购模式,发挥医保支付审核的控费功能来代替单纯降价,避免绝对性的统一最低价采购。

    2021年1月24日